“全区现有登记注册影视企业3274家,规模以上影视企业406家,分别占全市的25.1%和59.2%,均居全市首位。2023年,全区规模以上影视企业实现收入266.0亿元,同比增长2.1%。”这是记者9月12日从2024年服贸会文旅服务专题展北京朝阳展区上了解到的。
据悉,朝阳区既是首都中心城区和经济发展大区,同时也是文化大区,文化资源丰厚。依托区域优质的影视资源和活跃的创作氛围,朝阳区形成了完整的影视全产业链集聚生态,影视成为朝阳文化发展的又一靓丽“名片”。影视产业集聚效应明显,拥有58家影视特色园区,占比达56.9%,其中以影视企业为主的特色园区有20家。各园区拥有拍摄影棚、录音棚等专业影视配套资源及顶尖配套设备共400余个,总面积超4万平方米,实现影视作品在拍摄、制作、审片等各环节高效衔接。影视全产业链环节完整,汇聚万达电影、阿里影业、华策影视、郭帆影业等众多影视头部企业,涵盖了制作出品、宣传发行、院线放映全线环节。《流浪地球》《唐人街探案》《长津湖》《消失的她》《热辣滚烫》等大银幕经典,均由朝阳影视企业深度参与。发布中英双语版的《北京市朝阳区影视拍摄服务手册2.0》,提供5大板块、百余个取景地点位,包括国贸、望京小街、亮马河、奥林匹克公园等热门景点。《我和我的祖国》《消失的她》《玫瑰的故事》等近500部影视作品均在朝阳区取景拍摄。
为全力打造国际一流、国内领先的影视制作基地,朝阳区在全市率先出台《朝阳区建设国际一流影视制作基地工作计划(2023年—2025年)》,紧抓“两区”建设和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,发挥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“试验田”作用,积极争取国家、市级行业主管部门在影视审批、版权交易、新片点映等方面的政策支持,向影视企业提供了包括企业落户、精品创作立项、关键技术创新、影视平台建设开放等多维度的贴心服务。立足影视产业发展优势,先行先试、率先落实影视摄制服务机制,提高影视制作技术水平,打造“中国故事、北京出品、朝阳制作”品牌,努力把朝阳建设成为国际一流、国内领先的影视制作基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