单依纯在《歌手2025》第二期舞台上演唱了一首改编自莫文蔚的《爱情》与卡朋特乐队的《Yesterday Once More》的歌曲《爱情Sha La La》,这场表演引发了音乐圈的激烈讨论。她正经历从“情感型歌手”向“艺术实验者”的转型。
5月30日的直播中,单依纯的表演出现了明显的技术性失误,包括气息不稳、真假音转换不顺畅以及转调生硬等问题,专业听众指出她的状态异常。观众认为两首经典歌曲的衔接部分割裂感明显,副歌段落因过度依赖弱混合气声导致音准偏低,高音区处理也显得吃力。
选歌争议同样成为焦点。支持者赞赏《爱情》部分的细腻处理依旧动人,但《Yesterday Once More》的加入被质疑逻辑牵强,弱化了原作意境。有人认为这种风格更适合录音室作品而非现场竞演。
单依纯表演时的紧张情绪被镜头捕捉到,甚至有观众推测她在结尾时哽咽含泪。这与前两期高强度竞技策略形成对比——首期原创曲《珠玉》和次期王菲《天空》改编已透支了她的体力储备。
批评者认为改编生硬枯燥,过度追求技术而忽视情感共鸣,甚至质疑她依赖翻唱缺乏原创力。粉丝群体则迅速集结声援,强调失误只是小瑕疵,肯定她敢于挑战高难度曲目的勇气,特别推崇《爱情》段落的气声细节,认为她正在突破舒适区。
乐评人指出,单依纯近期频繁使用的弱混唱法展现了声控能力,却可能弱化歌曲叙事性。这种转型需要更长时间的观众适应期。
尽管出现明显失误,单依纯仍以第二名成绩守榜成功,这引发了对投票机制的广泛质疑。支持者认为其整体演唱仍高于其他选手水准,尤其在中文部分的情感表达具有感染力;反对者则推测节目组可能因商业利益淡化负面话题,与其他选手失误后的舆论处理存在差别。
随后爆发的“混响作弊”争议耐人寻味。部分观众认为她在《天空》表演中的高音部分过于完美,怀疑节目组通过技术手段修饰声音。音乐制作人李明解释说,混响、均衡器等工具是现代音乐的标配,关键在于是否过度修饰。单依纯团队回应称追求的是声音与情感的平衡,技术只是传递情绪的手段。
回顾单依纯的演艺历程,这次风波或许只是成长路上的必经考验。2020年《中国好声音》演唱《给电影人的情书》时,她曾因感冒失声哽咽;2024年WMA音乐盛典的口误事件也显示,这位年轻歌手仍在学习适应聚光灯下的高压环境。
专业乐评人指出,当代流行音乐早已超越“纯干声即高级”的单一标准。周杰伦的咬字、Auto-Tune的音效设计等案例证明,技术手段正不断拓展音乐的可能性。单依纯对混响的运用也是这种探索的一部分。
《歌手2025》的价值在于呈现多元音乐生态。单依纯的争议或许终将平息,但它引发的关于技术、审美与行业规则的讨论将成为推动音乐综艺专业化的重要契机。对她而言,如何在高频曝光下维持艺术严肃性,避免“过度娱乐化”标签,将是职业化进阶的关键考验。
新一期歌单已发布,整体来看,值得期待的亮点不多。补位歌手卫兰和范玮琪虽然有一定知名度,但她们选择的歌曲《大哥》和《最初的梦想》显得有些缺乏新意。如果现场表现不佳,可能会收到更多负面评价。希望两位歌手能有出色发挥,至少在直播时能带来一些惊喜
在《歌手2025》首场竞演中,00后新生代歌手单依纯以413票的高分夺冠,而日本歌姬BENI则因选曲失误遗憾垫底出局。结果公布时,单依纯主动上前拥抱BENI,两人手拉手的画面成为节目中最动人的情感焦点
单依纯济南。单依纯2025《纯妹妹》巡回演唱会济南站重磅官宣,春风为序,音乐为约,共赴一场治愈与浪漫的泉城之遇
在《歌手2025》第四期中,单依纯尝试了新的风格,演唱了一首魔性又洗脑的《李白》,这一表演颠覆了许多网友的看法。她的表现让她接连登上多个热搜话题,其中包括#单依纯疯了#以及#单依纯疑似报复李荣浩当年没有转身#
5月16日晚,《歌手2025》首期竞演落下帷幕,新生代实力唱将单依纯以原创歌曲《珠玉》惊艳全场,一举斩获周冠军。这位23岁的音乐才女在赛后第一时间通过微博发文,字里行间难掩激动之情:“我太激动了,不是我太牛了,是大家太会吹我的牛了”
《歌手2025》中,00后女大学生单依纯备受关注。她在第一期张榜赛中以22.70%的票数占比登顶,演唱了难度极高的原创曲目《珠玉》,并在各大平台热搜上霸榜。在第二期节目中,她再次蝉联周冠军,网友们评价她“和其他歌手不在一个次元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