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在舆论渐平之时,《我的楼兰》作词人苏柳在北大纵横公益大讲堂发声,她称歌词从标题到标点都由自己独立完成,曲是刀郎写的,是两人为云朵量身打造的合作作品。更惊人的是,她明确表示从未转让歌词版权,目前仍在自己手中,直接反驳刀郎团队“版权归公司”的说法。
目前刀郎团队和云朵都没回应苏柳的发声,只有苏柳自己在承受舆论压力。有网友去鲁迅文学院官网查询,确认历届高研班学员名单里没有苏柳,她的“鲁迅文学院学员”身份疑似造假。苏柳本人没回应这个质疑,只是关闭了微博评论功能。
音乐平台上云朵版《我的楼兰》仍未恢复,只有刀郎版能听,但播放量已下降不少,很多听众说“没了云朵的空灵嗓音,这首歌没那味了”。业内人士分析,这次版权争议可能会让《我的楼兰》的版权归属更明确,但也会影响它的传播。
要理解这次纠纷,得先了解苏柳的背景。她出生在广西艺术世家,父亲是广西电影制片厂国家一级作曲苏铁,母亲是广西歌舞剧院国家一级编剧黄淑子,从小受艺术熏陶。1992年第二次入伍后,她进入武警总部政治部文工团,退役后到广西电影制片厂做过剧务、场记。后来转向歌词创作,《我的楼兰》是她的代表作之一。
这次发声她其实是想强调“词作者的权益”,很多时候,词作者的贡献会被忽略,大家只记得歌手或作曲者,她想为词作者争一口气。而她替云朵说话,也是因为云朵唱了十年,让这首歌火了,她作为词作者,也受益良多。
这事最让人感慨的是“音乐的温度”,《我的楼兰》能火,是苏柳的词、刀郎的曲、云朵的唱共同成就的,少了谁都不行。版权是底线,必须说清楚,苏柳要维护自己的词版权,刀郎团队要确认授权是否完整,这都没错。
但师徒情谊也不该忘了:刀郎当年把云朵从服务员培养成歌手,云朵唱了十年他的歌,这份恩义不该因为版权就消散。希望各方能坐下来谈,别让好好的一首歌,因为纠纷而消失在听众耳边。